租賃市場和樓市不一樣,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。租賃價格基本上是由市場來決定的,很少能夠人為主觀幹預。業主也不敢隨便漲租金,因為漲租金,租客一算不劃算肯定就走人。只要租金高過市場水准,妳想租給其他人也很難。所以市場租金尤其是商鋪的租金是不可能高過市場水准很多的。同等條件的旺鋪,對面一條街租500塊錢,妳想租1000塊錢,這種情況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。相反如果是在購物中心盒子裏,倒是因為盒子有營運管理水准存在,有推廣聚焦人流的功能,它的租金可以高很多。

所以商鋪租金按照我個人經驗是最透明最市場的。這次網紅打卡地漲租事件,和平常最大不同之處在於,漲租營運方是國有企業,100%國有資產。而周邊也有一半商鋪以上是私人企業業主。為了平息事件,租金的市場評估價做了兩次。理論上,這個市場評估價非常容易判斷,和同類型私人業主的租金水准比較一下就好。而實際中,私人業主的商鋪沒有漲租鬧事,而國有資產的商鋪反而漲租鬧事。從市場角度,假如私人企業商鋪租金很低,而國有商鋪租金漲價了,沒道理私人企業不跟進。那唯一的理由,只能是私人企業的租金本來就比國有企業商鋪的租金高。甚至於從漲價幅度來看,大機率原來的國有商鋪租金比市場租金低了不只一倍。而幾十個商戶寧可停止營業鬧事報媒體,也不願意退租,這也說明這裏的租金是有很大利潤空間的。因為道理很簡單,覺得租金高,那妳走就好了。畢竟不是毀約,是契約到期,雙方都有選擇的權利。市場租賃價格是按照供需關繫決定的,不是歴史金額決定的。我也在央企做過,我們也有大量的商鋪。在中央審計沒有來之前,商鋪對外的租金很低。我們都知道主管商鋪出租的業務總監賺的盆滿缽滿。在事務室裏,他電話訓斥商戶的聲音是最大的。如果是私人街鋪,光每次租戶的轉讓費都是十萬以上的。但是央企是不收的。租金低,還不收轉讓費,這就讓某些人有了太多的尋租空間,最終利潤也都流入了某些私人的腰包。所以,審計發現後下令整改,要求商鋪租金價格參考市場水准。這其實是挽回了國有資產的損失。但即使如此,國企的商鋪還是不收轉讓費的。光這一項,我們的招商總監從來沒有變換過其他位置,硬是在這個位置呆了十多年。同樣的道理可能也發生在這個綿陽美食街。商家願意停止營業,不要收入來抵抗交租。因為這裏的盈利空間是巨大的。而我甚至於懷疑有甲方既得利益者和這些人串通,一起抵抗此次集體漲租行為。否則也不會如此團結,搞出這麽大的聲音。畢竟,漲租金,不僅傷害了商戶的利益,也傷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。資產是國家的,只有租金越低,尋租空間才越大,才賺的越多。只不過他們的尋租模式上不了臺面,只能躲著陰暗處而已。在現在這個經濟低迷的狀況下,逆勢大幅度漲租本來就是違背常理的。我現在幹的最多的事就是如何留住商戶,甚至於降低租金。連私營企業老闆都願意損失自己的現在利潤,難道央國企,不是自己的錢還會漲租這麽上心。要知道漲租對於央國企下面的員工而言,反而提高了考核的難度,增加了出租的睏難,是自討苦吃。所以,現在的情況大機率就是原來的租金定的太低了,國有資產被流失到了某些個人的腰包裏,而商戶也作為利益獲得者,不願吐出利潤而已……